@@@@A 从某种角度看,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智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没有人知道。@@@@换句话说,人们对智力都有潜意识层面的理解,这被称为“内隐理论”,但没有人确切知道智力到底是什么。@@@@这一章要讲的是人们如何将智力概念化,不管它实际上是什么。@@@@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人们对智力的看法,而不只是重视它的实际价值呢?@@@@以下至少有四个原因来说明人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对智慧的理解。@@@@@@@@B 首先,智力的内隐理论影响着人们感知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智力的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判断,了解内隐理论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父母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内隐理论将决定他们在孩子几岁愿意对其言语进行各种纠正。@@@@更普遍地说,父母关于智力的内隐理论将决定他们认为孩子在什么时候可以执行各种认知任务。@@@@面试官会根据他们关于智力的内隐理论做出雇佣与否决定。@@@@人们会根据该理论来决定和谁交朋友。@@@@总之,关于智力的内隐理论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这些知识来做出判断。@@@@@@@@C 第二,科学研究者的内隐理论最终形成了他们的外显理论。@@@@因此,弄清这些内隐理论是非常有益的。@@@@内隐理论提供了一种框架,这种框架对定义现象的一般范畴很有用,特别是对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这些内隐理论可以表明,在以前的研究中,这一现象的哪些方面或多或少受到了关注。@@@@@@@@D 第三,当研究者怀疑现有的外显理论是错误的或有所误导的时候,内隐理论也是有用的。@@@@如果对内隐理论的研究发现,现存的内隐理论与外显理论之间几乎没有对应关系,那么这个内隐理论就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要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即外显理论是错误的,需要纠正或补充。@@@@例如,一些有关智力的内隐理论表明,我们需要扩展一些关于构想的外显理论。@@@@@@@@E  最后,理解有关智力的内隐理论有助于阐明发展和跨文化差异。@@@@正如之前提到的,人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智力表现的期望是不同的。@@@@这些期望的不同部分是由于文化的作用。@@@@例如,对参加西式教育的孩子的期望几乎与不参加西式教育孩子的期望截然不同。@@@@@@@@F 我曾提出有三种主要的关于智力如何与整个社会相联系的内隐理论(斯滕伯格, 1997)。@@@@这些可能被称为汉密尔顿主义者,杰弗逊主义者和杰克逊主义者。@@@@这些观点并非很严谨,而是比较宽泛地建立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杰斐逊和安德鲁·杰克逊这三位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的哲学基础上。@@@@@@@@G 汉密尔顿的观点更类似于柏拉图的观点,是人们生来就带有不同级别的智力,而那些不太聪明的人则需要更聪明的人工作的办事处来让他们能够保持秩序,无论这些人是被称为政府官员或是用柏拉图的术语来说——哲学之王。@@@@赫恩斯坦和默里(1994)似乎也认同这一观点,他们在一篇关于认知(高智商)精英出现的文章中写道,这些精英最终将不得不为那些基本上不负责任、无法照顾自己的非精英(低智商)人群承担责任。@@@@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不聪明的人就总是会制造混乱。@@@@@@@@H 杰弗逊的观点是人们应该有平等的机会,但他们不一定能平等地利用这些机会,也不一定能平等地获得相应的成就。@@@@如果给予人们平等的机会,人们会因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而得到回报。@@@@低成就者的奖励没有高成就者的那么多。@@@@在杰弗逊主义看来,教育的目的不是像汉密尔顿主义传统那样培养或偏爱精英,而是让孩子们有机会充分利用他们所拥有的技能。@@@@我自己的观点与之相似(斯滕伯格, 1997)。@@@@@@@@I 杰克逊的观点是,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仅是作为人,而且就其能力而言,一个人在政府、陪审团或几乎任何需要负责任的职位上都是平等的。@@@@按照这种民主的观点,除了具有专业技能的人以外,其他人基本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以为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技能都是靠学习来的。@@@@在这种观点下,我们不需要也不想要任何可能会偏袒某个群体的制度。@@@@@@@@J 关于智力的内隐理论,以及智力与社会的关系,也许需要比以往更仔细地加以考虑,因为它们往往是外显理论的基本前提,甚至是后来被视为具有科学贡献的实验设计。@@@@在学者们有能力讨论内隐理论及其假设之前,他们很可能会先讨论外显理论及其数据时会忽略其他人所说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