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肉豆蔻(学名:Myristica fragrans)是东南亚本土的常绿高大乔木。@@@@直到18世纪晚期,它仅生长于世界上的某处地方:即班达海的某处小群岛,该群岛是印尼东北部马鲁古群岛的一部分,马鲁古也被称为“香料之岛”。@@@@肉豆蔻树枝叶繁茂,叶片为深绿色,呈椭圆形,长有黄色花朵,状如铃铛,果实梨形,呈淡黄色。@@@@果实包裹在果肉丰满的外皮之下。@@@@成熟时,果实会沿果皮表面隆起的脊棱线纵裂成两瓣。@@@@里面是锃亮的紫褐色种子,长2–3厘米,宽约2厘米,表面覆盖着一层绯红色的假种皮。@@@@而这便是肉豆蔻和肉豆蔻干皮这两种香料的来源,前者由干燥的种子提炼而成,后者则由假种皮制成。@@@@@@@@B 在中世纪欧洲,肉豆蔻是一种备受推崇且价格高昂的美食原料,常被当作调味品,药物和防腐剂。@@@@在此期间,阿拉伯人是欧洲诸国唯一的香料供应商。@@@@他们以高价将肉豆蔻出售给威尼斯商人,但他们从不透露这种极为珍贵的商品的确切产地。@@@@阿拉伯人与威尼斯商人之间的贸易垄断于1512年迎来了终结,在当时,葡萄牙人抵达了班达群岛,并开始开采当地的宝贵资源。@@@@@@@@C 葡萄牙人常处于与邻国西班牙竞争的危险境地,于是便将香料业务分包给荷兰商人。@@@@荷兰因此开始从中获利,其商业舰队也迅速发展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舰队之一。@@@@荷兰人偷偷掌控了北欧大部分的香料运输和贸易业务。@@@@随后,在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征服,到了16世纪末,荷兰人被迫退出市场。@@@@随着欧洲胡椒、肉豆蔻和其他香料的价格飙升,他们决定展开反击。@@@@@@@@D 1602年,荷兰商人创建了VOC,这家贸易企业之后更名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到了1617年,VOC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集团。@@@@该企业在全球拥有50,000名员工、30,000名士兵组建的私人军队和200艘船构成的舰队。@@@@同时,欧洲各地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鼠疫,这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医生们迫切想找到阻断疾病传播的方法,因此他们将肉豆蔻用于治疗疾病。@@@@人人都想要肉豆蔻,很多人愿意不惜任何代价获得它。@@@@在印尼花几便士买到的肉豆蔻能在伦敦街头以原价的68,000倍出售。@@@@供不应求是唯一的问题。@@@@而荷兰人从中找到了商机。@@@@@@@@E 班达群岛由当地苏丹统治,他们坚持对外国列强采取中立的贸易政策。@@@@这使其避免了葡萄牙或西班牙军队对其领土的践踏,但也令该地无法得到其他侵略者的庇护。@@@@1621年,荷兰人抵达并接管群岛。@@@@在安心统领了班达群岛之后,荷兰人便开始维护其全新的投资项目。@@@@他们将肉豆蔻的生产全部集中到几处易于监守的区域,将种植区以外的所有树木连根拔起并摧毁。@@@@任何人在没有合法授权的情况下种植肉豆蔻幼苗或携带种子,都将受到严惩。@@@@此外,所有出口的肉豆蔻都被撒上石灰,确保能在其他地方生长的可育种子无法离开这片岛屿。@@@@荷兰人的统治只剩下一个障碍。@@@@班达群岛有处被称为“卢恩”的领地,全长仅3公里,宽不到1公里,受英国人管辖。@@@@在为争夺这片小岛进行了数十年的争斗之后,荷兰人和英国人签署了妥协方案,即1667年的《布雷达和约》。@@@@为了确保能统治所有种植肉豆蔻的岛屿,荷兰人提出了交涉:如果英国人能转让卢恩小岛,他们愿意赠送英国一处价值较低、地处偏远的北美岛屿。@@@@英国人同意了。@@@@这片岛屿便是曼哈顿,这也是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的原因。@@@@荷兰人于是对肉豆蔻的买卖拥有了垄断权,这种局势将持续一整个世纪。@@@@@@@@F 随后,在1770年,一位叫Pierre Poivre的法国人成功将肉豆蔻安全偷运到非洲的沿海岛国毛里求斯。@@@@其中一些肉豆蔻后来被出口至加勒比海,在那里蓬勃生长,尤其是在格林纳达岛上。@@@@接下来,在1778年,班达地区的一次火山喷发引发了海啸,彻底摧毁了一半的肉豆蔻园林。@@@@最终,在1809年,英国人返回印尼,通过武力占领了班达群岛。@@@@他们于1817年将岛屿归还给荷兰人,但在将数以百计的幼苗移植到南亚多片地区的种植园之前。@@@@荷兰对肉豆蔻的垄断便终结了。@@@@@@@@G 如今,肉豆蔻在印尼、加勒比海、印度、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斯里兰卡都有种植,而且据估计,全球的肉豆蔻年均产量为10,000至12,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