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讲述着童话故事,但是同一个故事在世界不同地方通常有多种形式。@@@@在欧洲孩子熟悉的小红帽故事中,一个年轻的女孩在看望奶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狼,并告诉了他自己要去的地方。@@@@狼跑到前面她之前把她的祖母干掉,然后穿着祖母的衣服上床等待小红帽。@@@@你可能以为自己知道这个故事-但是你知道的是哪个版本?在某些版本中,狼吞下祖母,而在另一些版本中,狼将外婆锁在橱柜中。@@@@在某些故事中,小红帽靠自己战胜了狼,而在另一些故事中,猎人或伐木工听到了她的哭声后赶来救她。@@@@@@@@这些故事的吸引力通常归因于它们所包含的警告性信息:在“小红帽”中,是要听妈妈的话,避免与陌生人说话。@@@@英国达勒姆大学的人类学家杰米·泰拉尼表示:“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能会感到很有趣,因为它包含了与生存有关的信息。”@@@@但是他的研究结论却相反。@@@@他说:“尽管我们知道童话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题材,但我们对故事的历史和史前知识知之甚少,。@@@@”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其他学者构想出理论,来解释童话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现在,泰拉尼借用了进化生物学家的技术,找到了验证这些想法的途径。@@@@*民俗学家:研究传统故事的人@@@@@@@@为了弄清生物群的进化历史、发展和关系,生物学家通过一个叫“系统发育分析”的过程比较了生物物种的特征。@@@@泰赫拉尼使用相同的方法比较了童话的不同版本,来研究它们的演变方式以及哪些元素存在的时间最长。@@@@@@@@泰赫拉尼的分析着眼于多种形式的“小红帽”,其中包括另一个西方童话故事,即“狼与孩子”。@@@@在调查得知这两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以及相似的故事分别来自非洲、东亚和其他地区后,他最终总结了58个版本的口述传统故事。@@@@一旦他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它们确实相关,他就会使用相同的方法来探索它们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和变化的。@@@@@@@@首先,他验证了一些假设,来看看故事的哪些方面在演变过程中变化最小,从而表明了它们的重要性。@@@@民俗主义者认为,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比故事中的角色更重要——去探亲,然后遇到一只吓人的伪装过的动物,比拜访者是一个小女孩还是三个兄弟姐妹、动物是老虎还是狼要更重要。@@@@@@@@但是,特赫拉尼发现,事件发展的速度与角色发展的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他说:“某些情节非常稳定,因为它们对于故事是至关重要的,但还有许多其他细节可以自由发展。”@@@@他的分析也没有显示,故事的中心部分就是最稳定的部分。@@@@他发现,与开始或结束时相比,事件的灵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当他研究这个故事的警示作用时,令人惊喜的结果就出来了。@@@@他说:“有关狩猎者和采集者的民间故事的研究表明,这些故事包括了环境以及在那个环境里可能面临的危险这些真正重要的信息,这些与生存有关的信息。”@@@@然而,在他的分析中,这些元素与看似琐碎的细节一样灵活。@@@@那么,什么元素是重要到可以世代相传保留下来的呢?@@@@@@@@答案似乎是恐惧——故事的血腥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方面,例如狼吃掉祖母这个情节,被证明是保存得最好的。@@@@为什么这些细节被一代又一代的故事讲述者保留下来,而其他特性却没有?泰赫拉尼有个想法:“在口头上讲,一个故事不会因为一个好的叙述者就留存下去。@@@@它需要在被不出色的叙述者讲述时也能同样有趣。“@@@@也许是被狼整吞,然后割开它的肚子依旧能救出活着的祖母这个情节异常激动人心,以至于无论这故事讲的有多糟,这个故事依然很受欢迎。@@@@@@@@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州大学的杰克·齐佩斯不赞成泰赫拉尼对童话的看法。@@@@他说:“即使有些故事令人毛骨悚然,但如果不重要的话就不会流传下去了。”@@@@他认为,像小红帽这类故事中,女性受害者这一永恒的主题阐释了这类故事具有价值的原因。@@@@但是泰赫拉尼指出,尽管西方版本经常是女性受害者,但在其他地方并非总是如此。@@@@在中文和日文版本中,通常被称为“老虎祖母”,反派是一个妇人,在伊朗和尼日利亚,受害者是一个男孩。@@@@@@@@丹麦奥胡斯大学的马赛厄斯·克拉森对泰赫拉尼的发现并不感到惊讶。@@@@他说:“习惯和道德观念正在改变,但令我们感到恐惧的事情和那些我们从娱乐活动中寻找的恐吓我们的事实却都是永恒的。”@@@@克拉森相信恐怖故事让我们不用经历真正的危险就可以体会到害怕的感觉,并以此增强对负面情绪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