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位现代的“天才”开始引入,玛丽安·米尔扎哈尼,她去世时还很年轻,只有40岁。@@@@她是唯一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相当于数学上的诺贝尔奖。@@@@人们很容易认为,像米尔扎哈尼这样特别的人一定是“天才”孩子中的一员,他们在特定的活动或知识领域拥有非凡的能力。@@@@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米尔扎哈尼出生于伊朗德黑兰。@@@@她上的是一所高度择优的女子学校,但她的兴趣不是数学,而是阅读。@@@@她爱读小说,有什么就读什么。@@@@至于数学,在她上中学的头几年,学得很差,但是她哥哥告诉她自己学到的东西后,她开始感兴趣。@@@@她哥哥跟她分享了一本杂志上的著名数学问题,这让她开始入迷——最后彻底迷上数学。@@@@@@@@@@@@很明显,成年后,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好奇和兴奋,面对挫折也很坚决。@@@@她的一条评论概括了这一点:“当然,最让人觉得值得的部分是‘啊哈’时刻(发现答案的那一刻),发现新事物的兴奋和理解新事物的快乐……但大多数时候,做数学对我来说就像一次没有(明确的)路径也看不到尽头的长途徒步。@@@@” 这条路把她带到了能够进行数学原创研究的高度。@@@@@@@@她的背景不寻常吗?显然不是。@@@@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的童年都是平凡人。@@@@爱因斯坦小时候说话很慢。@@@@他在苏黎世理工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没有通识考试,但由于他的物理和数学成绩很高,还是录取了他。@@@@他最初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困难,但他坚持不懈,最终用他的相对论重写了牛顿力学定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有大量关于高表现的研究表明,这远远超出了测试智力的范畴。@@@@此外,研究还清楚地表明,大脑是灵活可塑的,可以创造新的神经通路,智商也不是固定的。@@@@例如,你在五岁的时候能读几百页的故事,并不意味着你在十几岁的时候仍然领先于同龄人。@@@@@@@@虽然天赋是天生还是可能有其他因素造成了差异,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与高水平表现相关的行为可复制,且大多数可被教授——甚至是好奇心这样的特质。@@@@@@@@我曾与我的同事黛博拉·艾尔教授(Deborah Eyre)合作过《伟大头脑和如何培养它们》一书,据她说,最新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学校里都能达到天才能够达到的水平或表现。@@@@但是,他们必须被教会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逐渐形成优秀学习者的特质——如好奇心、毅力和勤奋——艾尔称之为“高效学习”法。@@@@至关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在家庭和在学校都得到发展这些方法的正确支持。@@@@@@@@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教授,是《刻意练习》一书的合著者。@@@@经过对从1980年开始,音乐、记忆、体育等各种成就的研究,他认为表现的核心并不是独特的、先天的才能。@@@@刻意练习,每一步都尽最大努力,进行大约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会产生预期效果。@@@@这不是一个神奇数字——当然,表现最好的人会做的多得多。@@@@埃里克森的记忆研究特别有趣,在研究中接受记忆技巧的训练基础上,随机挑选的学生们表现地比那些被认为天生记忆力出众的人(那些你可能称之为天才的人)要好得多。@@@@@@@@但或许是另一位杰出的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在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成果,最让人深思。@@@@布鲁姆的研究小组研究了一群在芭蕾、游泳、钢琴、网球、数学、雕塑和神经学等不同学科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他发现了一种父母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方式,通常是在他们喜欢的领域(对孩子鼓励和支持)。@@@@布鲁姆研究的这些优秀群体,在自己年轻时就着迷的一些事/领域非常努力工作,他们的父母也都有很强的职业道德。@@@@@@@@艾尔说我们知道表现出色的这些人是如何学习的。@@@@由此,她发展出了一种高效学习方法。@@@@她正与在英国和国外的一些学校合作。@@@@一些衍生研究详细观察了3000名在困难环境下的孩子中,取得成功的24名儿童,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这些孩子中一半的穷得只能吃学校的免费餐食,一半以上单亲,五分之四生活在贫困地区。@@@@采访发现了有力证据,表明这些孩子的生活中,有一个或多个成年人重视和支持教育,要么在直系或远亲,要么就是孩子所生活的更大的社区中的某个或某些人。@@@@孩子们谈到在学校要努力学习,要上课听讲,要不断努力。@@@@@@@@文章最后,让我们以天才中的典型——爱因斯坦来结束。@@@@显然,他具有好奇心、勇气/毅力和决心。@@@@他早年经受过拒绝,但没有被吓倒。@@@@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具有天赋,或优秀吗?他曾写道:“(我取得成就)并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而是我能够针对问题研究/坚持更久。@@@@大多数人说,有智力才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们错了,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