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鹦鹉是一种夜行、不能飞的鹦鹉,极度濒危的物种,也是新西兰特有的珍宝之一。@@@@@@@@鸮鹦鹉,又名猫头鹰鹦鹉,是一种大型的森林栖息鸟类,面部发白且类似猫头鹰。@@@@这种鹦鹉体长可达64厘米,羽毛以黄绿色为主,眼睛朝前,喙大呈灰色、脚也大呈蓝色,翅膀和尾巴相对较短。@@@@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也可能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据报道其寿命可达100年。@@@@@@@@鸮鹦鹉是独居鸟类,往往多年活动范围不变。@@@@它们在地面觅食,也会爬到高高的树上。@@@@它们经常呼扇着翅膀从树上跳下,但最多只能做到有控制地落到地面。@@@@它们完全素食,饮食包括树叶、树根、树皮,还有植物球茎和蕨类植物的叶子。@@@@@@@@鸮鹦鹉在夏季和秋季繁殖,但只在食物充足的年份才会繁殖。@@@@雄鸟不参与孵化和育雏——雌鸟单独孵蛋,喂养雏鸟。@@@@她们会在土壤中产蛋,一般1-4枚,在孵蛋前后和孵卵期间,会反复翻动土壤。@@@@雌鸮鹦鹉不得不长时间离开巢穴去寻找食物,这时无“人”看管的蛋和雏鸟特别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在人类到来之前,鸮鹦鹉在新西兰的森林中很常见。@@@@然而,大约700年前,随着第一批波利尼西亚移民到后,这一切都变了。@@@@对于早期的定居者来说,这些不会飞的鸮鹦鹉是很容易捕获的猎物。@@@@他们吃鸮鹦鹉的肉,用它的羽毛制作柔软的斗篷。@@@@随着他们而来的还有波利尼西亚犬和老鼠,这些动物也会捕食鸮鹦鹉。@@@@到19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到来时,鸮鹦鹉已经被限制在北岛中部和南岛的森林地区。@@@@欧洲殖民加速了鸮鹦鹉的减少。@@@@大量的栖息地因森林砍伐而消失。@@@@并且,鹿等引入的物种,进一步耗尽了剩余森林中的食物,此外,猫、白鼬和另外两种老鼠等其他捕食者也被引入此地。@@@@(这一切使得)鸮鹦鹉陷入了严重的困境。@@@@@@@@1894年,新西兰政府首次尝试拯救鸮鹦鹉。@@@@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理查德·亨利带头将数百只鸮鹦鹉转移到峡湾地区的无捕食者的决议岛。@@@@不幸的是,这个岛并没有一直保持无捕食者的状态——白鼬在六年内抵达该岛,最终摧毁了岛上的鸮鹦鹉种群。@@@@到20世纪中期,鸮鹦鹉几乎成了一个消失的物种。@@@@只有少数几只在新西兰最偏远的地区勉强存活。@@@@ [注释] “Resolution Island”位于新西兰西南部峡湾地区,是该地区最大的岛屿,与南岛大陆之间隔着塔马泰阿 / 昏湾(Tamatea/Dusky Sound)、特普瓦塔哈 / 碎海湾(Te Puaitaha/Breaksea Sound)和阿克隆海峡(Acheron Passage)。@@@@1773 年 3 月,詹姆斯・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乘坐 “决议号”(Resolution)经昏湾抵达这里,该岛因此得名。@@@@ @@@@1949年至1973年,新成立的新西兰野生动物管理局进行了60多次探险考察以寻找鸮鹦鹉,主要集中在峡湾地区。@@@@他们捕获了6只,但其中没有雌鸟,并且,圈养几个月内,只有一直存活下来。@@@@1974年,一项新的倡议启动,到1977年,在峡湾地区又发现了18只鸮鹦鹉。@@@@然而,仍然没有雌鸟。@@@@1977年,在拉基乌拉岛(没有白鼬、雪貂和黄鼠狼,且岛占地大),发现了大量的雄鸟,约有200只。@@@@1980年,证实该岛上也有雌鸟存在。@@@@这些鸟成了后续所有该物种管理工作的基础。@@@@[注释]“Rakiura” 通常指的是新西兰的斯图尔特岛(Stewart Island or Rakiura), “Rakiura” 是毛利语名,通常被译成 “发亮的天空”,可能是指斯图尔特岛著名的夕景或是南极光。@@@@还有一种说法是,它从 “Te Rakiura a Te Rakitamau” 变化而来,意思是 Rakitamau 的大红脸。@@@@@@@@不幸的是,拉基乌拉岛上的野猫捕食鸮鹦鹉,导致鸮鹦鹉数量迅速下降。@@@@因此,在1980-1997年间,幸存的鸮鹦鹉被疏散到三个岛屿保护区:科德菲什岛、莫德岛和小巴里尔岛。@@@@然而,繁殖很难,因为老鼠被发现是鸮鹦鹉雏鸟的主要捕食者,存活的雏鸟数量不足以抵消成年鹦鹉的死亡率。@@@@到1995年,尽管这些岛上至少孵化出了12只雏鸟,但只有3只存活了下来。@@@@鸮鹦鹉的数量降至51只。@@@@这一危急情况促使新西兰紧急审查了管理鸮鹦鹉的相关工作。@@@@@@@@1996年,(新西兰)启动了一项新的“恢复计划”,同时,成立了一个名为鸮鹦鹉科学和技术咨询委员会的专业咨询小组,并投入了更多资金。@@@@他们采取了新的措施去控制这三个岛上的捕食者。@@@@1980年,小巴里尔岛上的猫被清除;到1986年,科德菲什岛上的负鼠被清除。@@@@然而,直到这三个岛上的老鼠都被清除,并且对这些鸟加强管理后,其种鹦鹉的数量才开始增加。@@@@这(对于鸮鹦鹉的管理工作)包括在岛屿之间转移鹦鹉、为成年鹦鹉提供补充饲料,以及救助和人工喂养发育不佳的雏鸟。@@@@[注释]在动物学领域,“possum” 指的是负鼠或袋貂,是一种有袋类动物。@@@@在澳大利亚,有众多种类的 possum,如常见的 brush-tailed possum(普通刷尾负鼠)、ring-tailed possum(环尾负鼠)等。@@@@@@@@在该计划开始实施的五年后,种群数量达到了预期目标。@@@@到2000年,新增了5只雌鸟,总数量增长到62只。@@@@人们第一次对鸮鹦鹉的未来开始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到2020年6月,被记录到的鸮鹦鹉总数为210只。@@@@@@@@如今,鸮鹦鹉的管理仍在按照鸮鹦鹉恢复计划进行。@@@@其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上减少鸮鹦鹉基因多样性的丢失,恢复或维持足够的栖息地来容纳已预期到的增长的鸮鹦鹉种群,并确保利益相关者持续全身齐心参与到该物种的保护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