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56年在大峡谷上空发生的一起事故导致了联邦飞行委员会(FAA)的成立以规范及监督日渐拥挤的美国领空的飞行行为。@@@@随后制定的空中交通管制规划极大地增加了美国的飞行安全性,而相同的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也被应用到了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B 基础空中交通管制(ATC)在大峡谷灾难前运行良好。@@@@早在20世纪20年代,最早的空中交通控制员使用灯光和旗子亲自指引临近机场的飞机,而信号灯和闪灯被铺在野外的线路上,这便是最早的航道。@@@@不过这种纯粹的可视系统在坏天气时却失去作用,同时,在20世纪30年代,ATC开始使用无线信号进行通信。@@@@第一个使用类似今天的ATC的地区是纽约,很快这项技术在其他主要城市也投入使用。@@@@@@@@C 在 20世纪 40年代,ATC 中心确实从新开发的雷达和在二战期间得到改善的无线通信中获得了益处,但这个系统还是比较基础的。@@@@紧随着FAA 的建立,美国空间的全面规范形成了,不过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事情。随着喷气式引擎的突然出现,大量高速飞机诞生了,从而减少了飞行员的边际错误,实际上确实需要一些规则将人们分开,使他们单独在空中安全操作。@@@@@@@@D 很多人认为ATC 就是坐在国家机场的雷达屏幕前的一排控制员,并告诉到达和离开的飞机该做些什么。@@@@这是不全面的,@@@@FAA 意识到在任何时刻美国领空上都有很多不同类型不同飞行目标的飞机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飞行,而它们需要相同的管制标准。@@@@@@@@E 为了迎接这种挑战,下列措施被付诸实施。@@@@首先,ATC 的职责覆盖到了美国全境。@@@@通常情况下,地面上方365 米以上的区域都是飞行控制区域。@@@@在某一区域,尤其是靠近机场的区域,控制区域会下调到地面上方215 米以上,而在紧邻机场的区域,地面上空区域都受到管制。@@@@这些提到的空中区域都受到FAA 的规范和监管。@@@@在其他不受管制的空间,飞行员受到的规范会少一些。@@@@通过这种方式,一些只想飞一会儿而且不想受到FAA限制的业余飞行员就只能在非管制区域飞行了,也就是在低于365 米的空间飞行;而需要ATC 提供保护的飞行员无疑可以飞到管制空间中。@@@@@@@@F FAA 随即认定了两种操作环境。@@@@在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符合可视飞行规则(VFR)的飞行是被允许的,这个规则建议飞行员强烈依赖可视信号以保持较强的安全性。@@@@在可视条件差的情况下则需要运用仪器飞行规则(IFR)。在这项规则下飞行员需要依靠飞机仪表盘上提供的海拔和导航信息进行安全性飞行。@@@@天气晴朗的时候,在管制区域的飞行员可以选择VFR 或IFR 飞行计划,而在同一片区域,FAA 规则中的VFR 和IFR 操作都是适用的。@@@@不过,如果飞行员的仪器等级超过或不足于必须持有的基础飞行员执照时,他们只能选择IFR 模式进行飞行。@@@@@@@@G 管制区域根据字母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不受管制区域被称为F 类,海平面到5,490 米以下并且不紧邻机场的管制空间被称为E 级。@@@@所有5,490 米以上的空间被称为A 级。@@@@如此区分E 级和A 级空间源于在它们中飞行的飞机类型。@@@@通常情况下,人们在E级空间看到的是通用飞行器(几乎不可能飞到5,490 米以上)以及商用涡轮式螺旋桨飞机。@@@@而5,490 米以上则是重型喷气式飞机的王国,因为喷气式引擎在高海拔区域的效率更高。@@@@而E 级和A 级区域的不同是在A 级所有操作必须符合IFR,而飞行员必须具有仪器导航飞行执照,也就是说在仪器化方面得到训练及拿到执照。@@@@这是因为ATC 对整个空间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三种空间级别是D 级、C 级和B 级,它们均控制着紧邻机场的区域。@@@@它们大致分别对应着小型自治区、中型城市及主要城市的机场,它们也包含了日渐严格的飞行规则。@@@@比如,所有的VFR 飞行员进入C 级区域时都需要与ATC 建立双向无线联系。@@@@而进入时不再需要ATC 的明确允许,尽管飞行员还是必须遵守所有VFR 飞行要求的规则。@@@@如要进入B 级区域,如要接近一个主要城市的机场时需要ATC 的明确批准。@@@@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飞入这片区域的私人飞行员将面临着可能被吊销执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