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全世界顶级大学及研究机构中的超心理学家们就冒着被对他们的持怀疑态度的同事嘲笑的风险进行着一系列的工作,从提出不同的关于心灵感应的主张到开展很多缜密的科学研究。@@@@而这些工作结果及其暗示却将哪怕是发现这一现象的学者们也分化开来。@@@@@@@@一些研究者说研究结果包括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心灵感应是真实的。@@@@其他超心理学家相信这一领域正处在崩溃的边缘,他们试图寻找一些绝对性的科学证据去进行证明,不过他们失败了。@@@@怀疑论者和他们的支持者们赞同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最有力的证据是被称为“ganzfeld”的试验,这个词语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全部区域”。@@@@通过了解在冥想中有过心灵感应经历的人的报告,超心理学家们猜测心灵感应发生时可能在人与人之间存在信号传递,不过由于这种信号太微弱而经常被淹没在正常的脑部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在灯光、音乐及温暖等平静的“全部区域”环境下进行冥想时,这种信号会更容易被监测到。@@@@@@@@全部区域试验试图重新创造这些条件:让受试者在一间封闭的房间中坐在柔软的卧椅上,聆听舒适的音乐,眼部戴上特殊的眼罩从而只有粉光能够进入等。@@@@在早期的全部区域试验中,心灵感应测试包括对从一个大型图片库中随机抽取四张图片中的一张进行识别。@@@@这个测试的想法是一个充当发送者的人尝试将图片发送给在封闭屋子内处于放松状态的接收者。@@@@当这一过程结束后,接收者会被问到他识别出了这四张图片中的哪一张,@@@@随机猜测的概率是25%,而如果心灵感应存在的话,无论如何,这个概率都会高一些。@@@@在1982 年,全部区域试验的先锋者,也是进行第一个试验的人美国超心理学家Charles Honorton 得出了这个结论。@@@@他们得到了一个高于30% 的数据,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成绩,但统计试验证明这并不是碰运气。@@@@@@@@这暗示着全部区域方法揭示了心灵感应是存在的。@@@@但这个在传统科学领域中经常被忽视的争议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仅仅由于这种解释排除了偶然因素并不能证明心灵感应肯定存在,有许多其他办法能够得到正面的结果。@@@@从接收者偶然了解到图片线索的“感官泄漏”到全面的欺骗,@@@@研究者们发布了一个到1985 年为止所有全部区域研究的报告称发现了80% 的统计意义上的重要证据。@@@@不过他们也同意试验中有许多问题能够引致正面的结果,并且他们为将来的研究列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在这以后,许多研究者转向自动全部区域测试,这种测试通过电脑中不同的自动化技术执行很多关键任务如挑选图片来完成试验。@@@@这种试验减少人类的参与度,也减少了在结果中出现缺陷的风险。@@@@在1987 年,Honorton 通过一项运用统计方法从研究中寻求全面结论的“后续分析”的试验,从上百个自动全部区域试验中得到了结论,@@@@尽管不像以前那样有说服力,可结果还是很令人惊讶的。@@@@@@@@不过一些超心理学家还是对个体全部区域试验的不稳定显得很烦乱。@@@@心灵感应的支持者们指出在每一个试验中都要求有说服力的证据缺乏一个基本的统计事实:因为它需要非常多的样本来检测很小的效果。@@@@而正如现在结果所示,心灵感应的随机成功率只是25% 多一点。 而这不像做一个40 人的全部区域试验所检测到的:因为人数太少了。@@@@只有在“后续分析”中做足够多的试验微弱的心灵感应信号才会变得更明显。@@@@这也正是学者们正在寻求的东西。@@@@@@@@而他们并没有寻求主流科学家们态度上的转变: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还是全然抗拒心灵感应的理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心灵感应缺乏可信的机制。@@@@@@@@不同的理论仍在前进,一些着重于理论物理中的神秘方法。@@@@包括“ 量子纠缠”,即无论它们相隔多远,事件影响一组原子时会即时影响另外一组原子。@@@@当物理学家们描述到与准备好的特殊的原子进行纠缠时,没人知道这是否也存在于人类思想中的原子。@@@@回答这类问题将改变超心理学。@@@@这也促使了一些研究者去讨论心灵感应的未来并不在于收集更多的证据,而是寻找更有可能性的机制。@@@@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了确认在自动全部区域测试中成功参与的人们的工作。@@@@早期结果显示有想法和有艺术性的人会比一般人表现得更好:在一项爱丁堡大学进行的试验中,音乐家们的成功率是56%。@@@@也许更多这样的试验最终会为研究者带来他们寻找的证据以及增强心灵感应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