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时期人们就会制造玻璃,它更像是沙子、苏打灰以及石灰的混合物。@@@@当加热到1,500 摄氏度左右的时候这种混合物就会熔化成一团并在温度降低后逐渐变硬。@@@@第一种成功制造出透明平整的玻璃的办法是旋转法。@@@@这种方法的效率非常高,因为玻璃在从软变硬的过程中不会碰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通过“退火”处理,没有任何瑕疵。@@@@但是,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并且需要很多人力。@@@@@@@@尽管如此,平板玻璃的需求还是非常高,全世界的玻璃工人都在寻找一种能持续制造平板玻璃的方法。@@@@第一种可持续的带式生产法是用两个热滚压机挤压熔化的玻璃,就像一种老式的压榨机。@@@@这几乎可以无间歇地将玻璃压成任何厚度。但滚压机一离开玻璃两面的时候就会留下痕迹,从而需要将玻璃马上放在地上进行抛光。@@@@而这将磨去20%左右的玻璃,并且这种机器十分昂贵。@@@@@@@@Alistair Pilkington 发明了制造平板玻璃的漂浮法。@@@@这种方法可以为建筑生产出透明的、带颜色的及有涂层的玻璃,也可以分为交通工具生产出透明的及带颜色的玻璃。@@@@Pilkington为了改善熔化过程做了一些实验,并在1952 年想到用一个熔化金属的底座来制作平板玻璃,有了这个漂浮的炉底之后他再也不需要热压器了。@@@@金属的熔点要比玻璃的硬化点(600 摄氏度)要低,但在玻璃熔化时的温度(1500 摄氏度)以下时不会沸腾。@@@@在这一过程中最合适的金属是锡。@@@@@@@@剩下的过程就要依靠重力了,重力可以保证熔化金属表面的绝对平整和水平。@@@@因此,将熔化的玻璃倒入熔化的锡中时,玻璃下方的表面也会保持非常平整。@@@@如果玻璃一直保持足够热的话,它就会流满熔化的锡的表面直到玻璃的上表面也变得平整、水平以及和下表面保持平行。@@@@一旦玻璃在604 摄氏度或以下时就会很难出现痕迹,并且可以被滚轮运到凉快的地方。@@@@由于玻璃和锡之间的表面张力互相作用,玻璃的厚度可以做到6毫米。@@@@非常巧合的是,那时的市场上有60% 的需求都是6 毫米的平板玻璃。@@@@@@@@Pilkington 在1953 年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工厂,1955 年,他说服了他的公司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工厂。@@@@不过直到生产出可用的玻璃,他们一共用了14 个月的时间进行连续生产,每个月要花费公司100,000 英镑。@@@@此外,机器在投入长期持续性生产前还需要关闭进行维护才能保证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平板玻璃。@@@@当机器重新启动时还需要4 个月的时间进行调试工作。@@@@他们最终在1959 年获得成功,而今平板玻璃厂已经遍布世界,每家工厂每天都可以生产出将近1,000 吨的玻璃,并可以持续工作15 年。@@@@@@@@如今的平板玻璃厂可以生产出几乎符合光学标准的玻璃。@@@@几个生产环节如熔化、精炼、搅拌可以在有2,000 吨熔化玻璃的炉子中同时进行。@@@@这些环节在复杂的玻璃流中通过高温驱动在各自的区域进行。@@@@再加上一个长达50 小时的持续熔化的环节,就可以将玻璃平滑且持续地运至漂浮炉底上,然后在被运到涂层区,最后运到在冷却过程中产生压力的热处理区。@@@@@@@@自从20 世纪50 年代年至今漂浮法的原理就没有变过。@@@@不过,产品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只有6.8 毫米厚到可以生产出从小于1 毫米到25 毫米的玻璃,从频繁地被杂质和气泡损伤的条状玻璃到几乎完美的光学品质。@@@@为了保证最高品质,检查贯穿了每一个生产步骤。@@@@在制造的过程中也会偶尔发生一些问题,比如在精炼中一个气泡没有被消除,一个沙粒没有被熔化,或者一次锡的颤动引起的玻璃表面的不平整。@@@@而自动在线检查会做两件事。@@@@首先,它能够发现前端错误并进行纠正。@@@@检查技术在玻璃带上能够以多于每秒1 亿次的频度进行工作,定位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缺陷。@@@@其次,它通过电脑在后端使用切割器去除缺陷。@@@@@@@@平板玻璃以平方米作为销售单位,在整个生产的最后环节,电脑会根据客户需要将玻璃切割成指定的形状以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