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蝙蝠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它们在夜间捕食,而且无法利用光来找寻猎物和躲避障碍物。@@@@也许你会说这个问题是它们自找的,只要改变生活习性,在白天出来捕食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但白天的猎物已经被鸟类等生物瓜分殆尽。@@@@鉴于夜间尚可谋生,并且白天的猎物资源已经被全部占用,自然选择最终使蝙蝠们在夜间捕猎行里大显身手。@@@@夜间捕猎群体的出现可能要追溯到哺乳动物的先祖。@@@@在恐龙统治地球白天的时代,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只能想方设法在夜间谋生,求得一线生机。@@@@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神秘地大规模灭绝之后,我们的祖先才敢成群结队地在大白天出没。@@@@@@@@B 蝙蝠面临着一个“工程”问题: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如何辨识方向并寻找猎物。@@@@蝙蝠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面临该问题的物种。@@@@显而易见,蝙蝠所捕食的夜间飞行的昆虫肯定能以某种方式在黑暗中找到方向。@@@@深海鱼类和鲸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几乎见不到任何光线。@@@@生活在极度浑浊的水域中的鱼和海豚也看不见,因为即使有光线,也被水中的淤泥阻挡分散开了。@@@@现代的许多物种都生活在很难见到光线或者完全黑暗的环境中。@@@@@@@@C 关于如何在黑暗中巧妙游走这个问题,工程师会给出何种答案呢?@@@@第一个能想到的办法可能是制造光线,比如用灯笼或者探照灯。@@@@萤火虫和某些鱼类可以自己制造光(通常是在细菌的帮助下),但这一过程似乎要耗费很多能量。@@@@萤火虫用光线吸引配偶.@@@@这一过程并不需要很多能量,黑夜中,雌性萤火虫远远地就可以看到雄性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因为雌性萤火虫的眼睛直接曝露在光源内。@@@@然而利用自身的光线寻找方向却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因为此时生物的眼睛需要探测到通过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光芒。@@@@如果要作为灯光来照亮道路的话,就要求光源比作为信号灯时明亮许多。@@@@无论是不是能量消耗的缘故,情况似乎是这样:除了人类以外没有动物使用自己制造的光源探路,一些深海大怪鱼可能例外。@@@@@@@@D 工程师们还能想到什么呢?@@@@喔,盲人,他们好像对路上的障碍物有着不可思议的直觉。@@@@人们把这叫做“面感视觉”,因为据盲人说,感觉到有障碍物的时候就像脸部被触摸一样。@@@@一则报道称,一位完全失明的男孩能借助面感视觉绕着家附近的街区快速骑三轮车。@@@@实验表明,面感视觉实际上与“感”和“面”没有任何关系,尽管这种感觉可能被认为源自面部正前方,正如提到的患肢疼痛一样。@@@@事实上,面感视觉是通过耳朵传输的。@@@@尽管盲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实际生活中他们的确在运用自己的步伐及其他声音的回声来感觉路上障碍物的存在。@@@@在这个事实被发现之前,其实工程师们已经利用这条原理制造了很多设备,比如用回声来测量船底海洋的深度。@@@@在这项技术被发明之后,武器制造者很快就将其改良用来侦测潜水艇。@@@@二战期间,交战双方都充分运用了这些设备,代号分别为英国的Asdic和美国的Sonar,以及美国的Radar 或是英国的RDF,他们利用的就是雷达回声技术而非声波回声技术。@@@@@@@@E 当时的雷达声呐技术先驱们毫不知情,但现在所有人都明白了正是蝙蝠,或者说是自然选择在蝙蝠身上的鬼斧神工,早在几百万年前就已经使这种技术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而蝙蝠的“雷达”在探测及导航方面取得的完美成果足以让人类工程师佩服到哑口无言。@@@@从技术角度讲,说蝙蝠有雷达功能是不准确的,因为它们并没有运用无线电波,@@@@而只是运用了声呐系统。@@@@但实际上雷达和声呐的基本原理是非常相似的,而且大多数关于蝙蝠细节行为的科学理解都是利用雷达理论完成的。@@@@美国动物学家Donald Grffin 教授第一个发现蝙蝠的声呐技术,由此,他创造了一个新词汇“回声定位”,这个词涵盖了动物和人类所利用的雷达及声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