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科学界是由少数几种语言主导的,包括日语、德语和法语,但是英语也许是全球科学界应用最普遍的语言。@@@@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国家(如美国)在科研领域的重要位置。很多非英语国家的科学家发现,他们要用英语撰写论文,才能获得广泛的国际读者。@@@@目前,科技英语具有显著作用。但令人惊讶的是,17 世纪之前,没有人知道如何用英语撰写科技论文。@@@@在那之前,拉丁语被认为是欧洲知识分子的通用语言。@@@@@@@@欧洲的文艺复兴(14~16 世纪)又是被称为“学习复兴”,在那个时代,人们对古典时期的“迷失的知识”的兴趣重新燃起。@@@@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开始验证并且扩展这些知识。@@@@欧洲新出现的国家对探索世界和发展贸易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扩张后来把英语传入了位于西部的美国和位于东部的印度。科学的发展支撑了整个扩张过程,如磁的发现 (从而发明了指南针)、绘图学的进步、天文学新理论以及由哥白尼提出的新理论(关于地球运动与行星和恒星间的关系,大概是最重要的科技革新)等。@@@@@@@@第一批不遗余力地采纳和公开哥白尼思想的人是英国的科学家们。@@@@这些学者中有两位对语言也有研究,他们是 John Wallis 和 John Wilkins。他们在 1660 年协助建立了皇家学院,目的在于推进皇家的科学研究。@@@@@@@@在整个欧洲,类似的学院和团体也在兴起,创造了一种新的全国性的科学传统。@@@@在科学革命的最初阶段,大部分本国语出版的都是流行著作、百科全书、教科书和译著。@@@@直到 17 世纪上半叶,才有人开始用英语撰写原创的科技文章。@@@@例如,牛顿的数学著作“Principia”是用拉丁文出版的,而后来的光学著作“Opticks”是用英语出版的。@@@@@@@@有几个原因使得最初的科学论文都坚持用拉丁文撰写。@@@@@@@@第一个原因很简单,是出于读者的考虑。@@@@拉丁语适合用于国际学术读者的交流,而英语的读者群更广,地域性也更强。@@@@因此,科普文章大多是用英语撰写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出于保密的考虑。@@@@公开出版会把某些作者还没有研究透彻的初步想法公之于众。@@@@当时的人们越来越关心这种知识产权,这是那一时期的特点。这既反映了当时独立的、理性的科学家(他们通过个人的脑力劳动进行发明创造,并且发现新思想)的人文学理念,也反映了原创科学和商业应用之间的关联在不断增强。@@@@在那些理解拉丁语的“学者和绅士”与缺少经典教育的商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社会地位的差别。@@@@在 17 世纪中叶,数学家对自己的发现和论证进行保密是很常见的做法,他们用密码或者晦涩难懂的文字撰写论文,或者干脆以私人留言的形式密封保存在皇家学院。@@@@有些科学家更热衷于使用拉丁语,也许是因为尽管拉丁语的读者群很国际化,但是在社交方面却有局限性。@@@@医生们仍然不遗余力地把英语看作“内部语言”。@@@@@@@@第三个原因是前现代时期英语在语言学上存在的不充分性。@@@@英语还不足以用来论证科学。@@@@首先,英语缺乏必要的技术术语。@@@@其次,英语的语法资源无法客观地描述世界,也无法用于讨论那些存在于诸多复杂的假设性事实当中的各种关系(如因果关系)。@@@@@@@@所幸,皇家学院的几位成员在语言方面也有兴趣,并且参与了诸多语言学研究。@@@@1664 年他们提议建立一个委员会对英语进行改良,尽管这个提议没有最终结果,但是学会成员的确做了大量工作促进英语科学文章的发表,也促进了行文样式的发展。@@@@很多皇家学会成员也用英语出版论著。@@@@第一批这样做的人包括 R  E  ,他是皇家学会第一位实验室主管,他在 1665 年出版的《显微成像学》中描述了他的实验过程。@@@@这部著作在风格上偏向于描述性,主要基于口头讲解和讲座的手稿。@@@@@@@@1665 年,一份新的科学杂志“哲学学报”创刊。@@@@这也许是第一份以英语发行的国际性学术刊物。 它带来了一种新的学术写作风格,即对某个实验进行简洁和明确的描述。@@@@@@@@因此,17 世纪是科技英语最初的成型期。@@@@在后来的一百年里,随着德国获得了欧洲科技语言的领先位置,这种势头才慢慢减弱。@@@@据估计,到 18 世纪末,德国拥有 401 份学术杂志,而法国只有96 份,英国只有50 份。@@@@后来,到了19 世纪,由于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技术词汇,英语又一次经历了词汇量的巨大增长,各种新的专业性学术团体也被建立起来,专门在各个新学科推广和出版英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