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从最近进行的诸多研究来看,盲人明显是懂得利用物体的轮廓和透视结构来描述物体以及其他空间平面的排列方式的。@@@@但是图画不仅局限于表面。@@@@我在观察一位盲女时注意到这个事实。她自己主动描绘了一个旋转的车轮。@@@@为了表现车轮的运动,她在圆圈中画了一条曲线(如图一)。@@@@我非常惊讶。@@@@她使用的这种运动线条在绘图史上也是最近才被发明出来。@@@@其实,正如艺术学者 DK所言,WK 这位创造了19 世纪卡通绘画趋势的画家,也是直到 1877 年才开始真正在他的知名作品中使用运动线条的。@@@@@@@@我让其他几位盲人研究对象画一个转动的车轮,重复地出现了一个特别聪明的画法:几位研究对象把辐条画成了曲线。@@@@当被问及这些曲线时,他们说辐条喻义着运动。@@@@多数原则论认为,这种画法可以很好地表达运动含义。@@@@但是对于运动含义而言,曲线是比虚线或者波浪线更好的表达方法吗?@@@@回答尚不明确。@@@@所以我决定测试一下是不是各种运动线条都适于表现运动,抑或曲线只是惯常的符号而已?@@@@另外,我也想弄清盲人和视力正常者在描述运动曲线方式上的区别。@@@@@@@@为了找到答案,我用凸起的线条画了 5 个不同的轮子,辐条用不同线条表现,分别为弧线、弯曲线、浪线、虚线以及延伸到轮子外的线条。@@@@之后,我邀请了 18 位盲人志愿者去触摸一下这些轮子(的图画)并且将以下运动方式指定给每个轮子(的图画):随意转动、快速转动、匀速转动、颠簸和刹车。@@@@参照组则包含 18 位来自多伦多大学的视力正常的本科生。@@@@@@@@除一人之外,所有盲人研究对象都为每个车轮搭配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大部分盲人认为,弧形辐条表明车轮在匀速运动;浪形辐条则表明车轮在随意转动;弯曲辐条则表明车轮在颠簸;@@@@超出车轮的线条表明车轮在刹车;而虚线则表明车轮在快速转动。@@@@@@@@另外,视觉正常者偏爱的描述在各种情况下都与盲人偏爱的描述相同。@@@@而且,视觉正常者的共同观点也与盲人的共同观点一致。@@@@由于盲人并不熟悉运动物体,所以我给他们的任务中包含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内容。@@@@然而,非常明显的是,盲人不仅识别出了每种运动线条,而且从整体来看,他们与视觉正常者的解释也是一致的。@@@@@@@@第二部分 我们发现,盲人也能够理解其他的视觉喻义。@@@@一位盲女在一个心形图案里描画了一个孩子,她说,选择这个符号是为了表达“爱包围着孩子”。@@@@我和刘长虹(一位中国博士生)开始研究盲人对于形状(如心形)背后的象征含义到底理解到了什么程度,而这些形状并无法直接表达其含义。@@@@我们为视觉正常者提供了一张由 20 对单词组成的表单,并且让他们从每一对单词中选出一组最能表达圆形和正方形的单词。@@@@例如,我会问:“哪些形状表示柔软?@@@@ 哪些表示正方形或者圆形?@@@@ 哪个形状表示坚硬?”@@@@@@@@所有研究对象都认为圆形表示柔软,正方形表示坚硬。@@@@高达 94%的人将圆形与快乐(而不是悲伤)联系起来。@@@@而在其他的单词组上,共同意见则少一些:79%的人将快与慢以及强与弱分别与圆形和正方形联系起来。@@@@只有 51%的人将深和浅与圆和方分别联系起来(见表。@@@@当我们用同一表单测试四位盲人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回答与视觉正常者非常相似。@@@@一个天生全盲的测试对象得分极高。@@@@他的回答只有一组与共同答案不同,他将远、近分别与方、圆联系在了一起。@@@@实际上,只有略微多数(53%)的视觉正常者将远、近分别与方、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盲人对于抽象形状的解读与视力正常者的解读是一致的。@@@@